X中16歲的黃XX不僅是年紀最輕的上榜生,還同時考上台大醫科及台大電機兩大超熱門學系...
未滿十六歲的台X一中高二生施XX,跳級參加大學指考上
台大醫學系
...
很多人為這幾個求學過程中一直跳級,16歲就讀醫學系,並且還是龍頭台大而歌功頌德起來...

不是外國的月亮圓,但他們的教育規劃我們真的輸...
在國外,對於一個醫師的養成,從以前被當作是一門"技術",發展到現在,醫學已經是一門"藝術",為了讓學生能勝任這樣的"藝術課程",外國的醫學系早就走向學士後醫學系的路,有些國家甚至在畢業後,還要接受基礎的臨床醫學教育才能正式踏上職業之路。
為什麼?
因為操弄生命這檔事,我們希望手持刀刃、決定醫囑的,是個不論知能、心智都構得上成熟的人,醫途這一行,並不是"聰明"就可以"早熟"的,即使有形的考試滿級分,並不代表無形的那一塊也是滿級(並不是沒有,但機率實在太低...),這也就是為什麼PGY被罵到GGYY,還是要做的原因。

所以,其實18歲唸完高中,19歲上大學(順利的話),這些17、18歲的高中生,基礎教育和心智都還在菜鳥階級,未熟蛋就選擇以醫師為終生職業生涯,而這個選擇,多少帶著父母期望、社會價值引導、同儕虛榮...進了大學,醫學系7年,該有的人文通識早就被解剖、實驗取代,唸一半念不下去,老師念在7年很辛苦,只好給低趴,辛辛苦苦唸完,花了7年,不當醫師可惜,不當醫師也不知能當啥?(因為其它的他可能也不會...),當了醫師,又當的痛苦,而這個痛苦,就只好轉嫁給病人...
已經有太多的人關心這麼年輕就入行所帶來的隱憂,而我們還在為16歲進醫學系唸書而樂?

16歲進醫學系
21歲當Clerk
22歲當Intern
假設這麼剛好湊巧又不用當兵,23歲他就要幫你把脈了...

如果當一個好醫師,如果學理知識充沛、報告準備優秀、臨床技巧純熟算是一個好醫師的話,那設計好Neural Network System和一堆機器人就夠了。

Moo相信,當你今天踏進醫院,迎面而來,幫你或你家人看診的醫師,如果是個小毛頭,即使你願意給他機會,不知道...
你會不會心裡有那麼"一丁點兒"的存疑?
你會不會抬頭張望一下,瞄一瞄旁邊有沒有"老鳥"?

你能不能要求ㄧ個23歲的"年輕人",在照顧你的時候...
要能夠尊重你知與選擇的個人價值?
要能夠提供全人整合性的醫療照護?
要能夠給你情緒上與精神上的支持?
而不止是滿足生理舒適緩解你的痛?(如果你只要這個,記得這只是Maslow最低階,相信Moo,你絕對不會因此滿足的...)
這些,是當我們生病時,你會希望醫師能做到的,但,坦白說,不要說23歲,即使是32歲都不一定能做得好...

但,這些對一個23歲的年輕人來說,要求會不會太高?
如果覺得會,你能因為他只有23歲就因此不要求了嗎?

這是魚與熊掌鐵的定律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oMo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