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蘭傳統藝術中心另一個可瞧的,應該就是它的"景"了...

這個座落在冬山河風景區內的國立傳統藝術中心,自1996年開始籌備,直至2003年10月正式開幕。
中心規劃之初,網羅了簡學義、陳森藤、蔡元良、黃聲遠等多位設計師共同合作,將台灣傳統建築精義展現在這廣達24公頃的園區內,這樣的建築意象,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園區榮獲"2001台灣建築佳作獎";整座園區包括了戲劇館、曲藝館、圖書館、工藝傳習所、目仔窯、民藝街坊、住宿中心(福泰冬山厝)至文昌祠、戲台、黃舉人宅...

因為時間,Moo這次除了逛大街(民藝街)以外,只有到文昌祠和黃舉人宅晃晃...





文昌祠

傳統藝術中心的設置,是為了展示及保存傳統文化,當年,在設計園區時,咸認為寺廟在台灣傳統建築與文化中,是絕對不可或缺的。
早期,各村落的廟宇及廟前戲台、廣場,相當於里民活動中心,東家長西家短,三姑六婆四壯漢,所有大小事物全都集結在此,想呈現當年舊實況,廟台樓閣不可或缺;也因此,在規劃之初,為了決定以何種神明來展現而有一番爭論,最後,才決定以祭祀文昌帝君為主,並陪祀工藝宗師魯班、戲曲之神田都元帥等神祈。
所以,這座官方設立的第一家文昌祠當初並不提供民眾拜拜,僅為展示用。

有趣的是...
即使如此,每到考季,這裡的桌上,竟然還是會出現"准考證"喔~。為了順應民情,園區在去年文昌帝君神誕日,
便在此安置天公爐,讓民眾可以拜拜(20070321;農曆0203)。想不到,因應有廟必拜、有神必求的純樸民風,政策的配合也真是可愛啊~

文昌祠座東北朝西南方位,建物之風格屬仿古新作,格局為兩殿兩廊,屋頂為翹起之燕尾脊,祠頂並有交趾陶飾,可謂做工講究,來時,可以走馬看花...也,可以細。瞧。



















微雨...走進文昌祠中,一來稍歇;二則,來過多次,從沒細眼瞧瞧裏頭風景...
祠雖小,但瓊樓廟宇就是有種怡然的肅穆氛圍,有人...但,很靜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鳴鐘

呼一聲風    嘿風...離開時要記得將憂傷吹熄
喚一聲雨    雨啊...願每一滴是一個幸福印記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退堂

你...是認真的嗎?
我...不知道ㄟ~






黃舉人宅

越過碼頭旁的小橋,走到對岸,就會見到一落磚牆木窗的三合院建築,這是由宜蘭市區搬遷過來的黃舉人宅,其重建費用近2千萬。

黃舉人宅已超過百年,原為宜蘭人第一位舉人黃鑽緒四姨太所有,原址位於宜蘭市,建於清光緒3年(1877年),在1991年因為都市計畫,也正逢園區之規劃建置,其遺族捐出地上建物,於2001年6月重建於園區現址。



















看各地的建築,隨著時間的推移,可以感受它的社經人文;爬爬文,才知道,蓋房子是學問呢~
原來,"合院"的形成,是要經過數代努力的,通常會先蓋一落長條狀屋舍,也就是"一"字形包含廳堂、廚房及臥房的住宅,這樣的屋子,稱為"三間起",因其形也稱為"一條龍"。
等到家有後代,人口漸增之後,就會在兩端加蓋屋舍,於是護龍、三合、四合,甚至五合,就漸漸形成了,有些地方,甚至最後會拓展成為聚落形式呢。

一般像這種合院式的建築,其正中間大堂大都用來做為供奉神明、祖先,或是招待訪客的地方,這裡,稱之為"正廳";正廳左右兩側的房間就是父母房,有些人家如果沒有長輩同住,也會把這裡作為置物間,取其閒置之意,也稱之為"閒間"。另外,在傳統觀念中,廚房的"灶"是象徵一個家庭的經濟、財富,所以也多安排在正身左邊,即在父母房的左側。而左右擴建之護龍,也會有高低的差距,通常是以以左側為高,這裡就是晚輩居住的房舍了,如果人丁興旺,就會依照左尊右卑、內尊外卑來安排。而堂前包圍所形成的院子,就成為曬米晾衣茶餘飯後小卒們嬉戲之所了。



走在黃舉人宅裡,時光輪迴,思緒飄回小時候鄉下阿嬤家...
每年的寒暑,老媽總在一放假,把Moo丟到鄉下,就這樣野個2、3月,每天晨起,表哥表姐左鄰臭頭右家憨奶妹,一吆喝,一夥小毛仔二三十人就這麼呼嘯的往山裡遊,摸魚爬樹探山頭,沒玩到日落肯定不回窩。
天氣不好,門戶洞開的各家前廊後院,隨時可見一群暴衝的123木頭人;如果要玩躲貓貓,玩一輪就會耗掉一下午,因為,整個村子的每一家床下、櫃櫥、暗角...真要躲,做鬼的永遠找不著。有時候,還得等到黃昏叫飯了,才發現某個小子已經躲在某一家棉被裡睡到忘神啦~

至於吃飯,時間到了沒回來吃,大院裡喊三聲,沒回來吃也不用留菜,八成是溜到隔壁村,正蹲在人家灶腳分食剛出爐的蘿蔔糕、菜頭棵了!!
也許就是因為這樣,讓Moo這麼的一表"斯文秀氣",骨子裡卻又野又狂又叛逆吧...

門廊雕花細緻,但總覺顏色嗆眼了


反倒是廊裡的幽暗,才有回溯時光的味...





黃舉人宅裡,展示著當年時代的相關人文及相關文物展示,從民生、農具、裝飾、傢俬,配合著圖示,也算具有教育意義,這其中,Moo還學到了以前的數子...和現在阿拉伯數字不同喔~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以前,數字的呈現和現在有些差異,其中,尤以數字"五",和阿拉伯數字"8",ㄟ~一樣耶??
以及數字六、七、八,讓Moo又搞混又難聯想~
看著右邊的應用介紹,吼~左腦轉不過來啦...






傍晚了~
今晚訂了饗宴鐵板燒,怕迷路,還是早走,不想吃不到...走先!!






這樣的深色磚連結著整個園區,走在其上,視覺與腳感,都...很。舒。服。

封閉的舊防空洞,讓Moo想起另一段記憶,不過...那是另一個故事了...



在傳藝中心裡,如果想細細瞧,想要逛遍每一家,想要參觀完所有展示館,想要坐下來玩玩古早的遊戲、古早的做活兒,想要慢慢走,想要喝杯茶...
也許,要花上一天...所以,如果想在這而住下...

園區裡,有一個"福泰冬山厝",木製的拉門、隔窗,交錯相疊的梯階,是舊時的院落;50年代的台灣建築外觀,裡頭是現代感的雅致客房,共有79間;走出來,就是傳藝中心。聽說,這裡所有的客房都有兩大面採光落地窗,窗外不是溼地、漁塭,就是面冬山河內河道或園區大街...在這裡住下($2888-4600元),一定很優閒吧...

對了~
忘了感謝Lang情意相挺此次出遊出借Canon大砲和紅線,送!!Lang好人卡一張...Lang是大好人...


國立傳統藝術中心

  • 開門:0900-1800(全年無休)

  • 買票:
    • 一般票NT$ 150元;一般民眾
    • 團體優待票NT$ 120元;20人(含)以上團體
    • 優待票NT$ 100元;65歲老人、學生、軍警、宜蘭縣民(須憑証)
    • 免費;殘障人士(需憑證)、90公分以下兒童
    • 停車場(小客車50元/計次)

  • 交通:
    1. 台二線濱海公路158公里處經噶瑪蘭橋-加禮宛大橋後約100公尺。
    2. 羅東市區向東走台7丙,經冬山河親水公園與利澤簡橋後左轉接北部濱海公路(台2線),左轉接加禮宛大橋。
    3. 國道5號:國道1號(中山高)至汐止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5號(北宜高速公路)或國道3號(二高)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5號(北宜高速公路),過雪山隧道至羅東(五結)交流道下往五結方向行駛,轉走濱海公路(2號省道),右轉接加禮宛大橋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oMoo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